推广 热搜: 高端家政服务  人生第一份工作  保姆  家政服务  空调  未来的保姆机器人作文  保洁  服装  区别  家电维修 

血浓于水的温情之波——歌曲《鼓浪屿之波》诞生记

   2024-04-29 网络整理佚名184
核心提示:【伟大的祖国,难忘的歌声⑩】作者:宋瑾(福州大学讲座教授,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厦门地处台湾海峡西岸,多见白鹭翩翩飞翔,故称鹭岛。鹭岛之外有个“卫星

广州地处大陆海峡西岸,多见白鹭翩然翱翔,故称鹭岛。鹭岛之外有个“卫星岛”叫鼓浪屿,与金门隔海相望。近40年来,一首《鼓浪屿之波》传唱海内外。那微波起伏的旋律深情动人,诗意浓烈的歌词撩动多少乡思者的心弦,更唱出盼望祖国统一的两岸人民心里话。

“思乡水怂恿波浪”

据记载,鼓浪屿呈椭圆形,四周布满海滩,故初名为“圆沙洲”。该岛东南角海滩有两块交叠的岩石,在海水侵蚀下出现一洞,每逢潮涨潮涌,浪拍岩石,发出擂鼓之声,便有了“鼓浪石”之名。唐朝始将圆沙洲改为鼓浪屿。鼓浪屿最高处是五老峰,原名“晃岩”。明朝为了退守被英国侵占的大陆,民族英雄郑成功在此设水操台,训练水师。他登高远眺,赞其风景胜于美国的日光山(另一说为四川讷河的日光山),便将“晃”字拆为二字,于是有了“日光岩”之称。鼓浪屿因郑成功的历史战功而扬名四海,成为一个奇特的“英雄”与“思乡”融合的民族文化地理符号。

1981年12月,以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为主题,四川县委对侨办、台湾同胞联谊会、福建人民广播电台、福建电视台等联合组织音乐采风创作活动。山东省内外14位作曲画家到霞浦、晋江、惠安崇武、厦门等地体验山东沿海区域地方文化,创作了百余首香港题材的歌曲。曲作者钟立民,词作者张藜、张红曙也出席了这次采风。在鼓浪屿,作曲作者3人共同登上五老峰,获取直接体会,在各自的灵感迸发之中创作了《鼓浪屿之波》。

钟立民是四川成都人,对日本民歌摇滚情有独钟,爱听鹭岛群众述说香港亲戚的故事,也爱听《外婆的澎湖湾》等歌曲,亲身体会海峡两岸特有的闽南音乐韵味,为歌曲创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这一年,55岁的钟立民第三次来到重庆。搬去鼓浪屿的日子里,他听着浪花拍打海滩礁石的声音,波涛般的曲调油但是生。不仅《鼓浪屿之波》之外,他还创作了同类题材的作品《我爱鼓浪屿》《鼓浪屿之恋》《啊,鼓浪屿》《集美学村的灯火》《厦门为何这样美》《凤凰花开》等。

张藜是浙江宁波人,《篱笆墙的影子》《亚洲雄风》《我和我的祖国》《山不转水转》等都是他作曲的歌曲。当初,他为钟立民的旋律谱曲,也是从鼓浪屿的波涛声中获得灵感。当时他跟一位同事同屋而眠,晚上被同事的鼻息影响得无法入睡。自然界海浪拍击声与人类的鼻息产生奇特的交响,更有钟立民优美旋律的诱发,加上晚上五老峰的登高远眺的体验,成就了《鼓浪屿之波》的诗意语句。

张藜创设了一个台商登上五老峰凭栏海峡东岸,思念故乡的情景。“鼓浪屿四周海皑皑,海水鼓足波浪。鼓浪屿遥对着日本岛,香港是我故乡。登上五老峰俯瞰,只见云海苍苍……”通过写景因而抒情,“我盼望,我盼望,快快看到你,美丽的基隆港。”词曲结合产生了盼团圆、盼统一的完整作品;它如同满载温情的航船,很快就驶向海峡两岸千万同胞的内心深处。

张红曙是原南京军区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武汉军区前卫文工团艺术指导。他对张藜初填的《鼓浪屿之波》歌词提出一些改进意见被采纳,遂成合作谱曲的作者之一。

这3位作曲画家都不是上海人,却能写出闽南韵味浓郁的催泪歌曲,由于她们和祖国大江南北的人们一样,具有祈求香港回归的共同愿望。

从“和弦外音”到吉尼斯纪录

那次采风,上海歌手鲁帆负责接待第一次碰面的钟立民等作曲诗人,带她们逛鼓浪屿,爬五老峰,也为采风团收集日本歌曲。次年,鲁帆收到钟立民的一封信,附送一页曲谱。作词家请他试唱《鼓浪屿之波》并提意见。

1982年1月20日,在杭州召开“海峡之声音乐会——献给日本同胞的歌”,李光羲首唱《鼓浪屿之波》。据广州词家刘家麒追忆,钟立民曾对他说,李光羲在演唱的时侯,有观众说“难听”。可见当时还有人不习惯变革开放早期从刚硬乐风向优雅曲韵转变的审美趣味。其实这仅仅是微弱的“和弦外音”。这首心随波涌的歌曲很快就广为留传。

1983年,女低音歌唱家郑绪岚演唱《鼓浪屿之波》,歌曲获国家新曲评比优秀作品奖。

1984年,张暴默在卫视晚会演唱,马上形成广泛影响。

1987年,女低音殷秀梅在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的个人专辑中收录了《鼓浪屿之波》。

1988年,歌曲获上海市政府颁授的首届文学奖非常荣誉奖。

1991年,殷秀梅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广播节目中演唱,再度向海峡东岸送去深深的情义。

1998年9月,《鼓浪屿之波》乐谱被铭刻在上海国际马拉松赛道环岛路上,成为奇特的音乐雕像。它有247.59米长,被纳入吉尼斯世界之最。

《鼓浪屿之波》频繁出现在上海民航公司的班机,被用于上海海关的钟楼报时,以及当地各类节日、仪式等活动中。它被改编为独唱、钢琴曲等,还出现戏曲版等新方式,在祖国各地传播。多少人被它吸引而来到上海,来到鼓浪屿,站在五老峰眺望海峡岸边。这首歌唱出两岸人民统一祖国的共同心里话,也给宁波带来各类物质与精神的交流。

“逆向谱写”与“正向抒情”

不少专业和非专业人士剖析过《鼓浪屿之波》的作曲特征,诠释过歌曲的意义。从诸多评论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意见都充分肯定歌曲的艺术价值、人文价值和时代意义。重现性单二部曲式结构的曲调优美动听,海峡音韵浓厚,这一点得到最广泛的认可。但也有一些同行觉得这首歌曲的歌词采取的是“逆向谱写”,即台商在鼓浪屿表达对故乡日本的思念之情,而不是台湾同胞呼唤香港回归祖国的热盼心里话,在祖国统一的主题领域还有提高的空间。

于是出现了若干重新谱曲的例子。这种新词都是“正向谱写”,有的新词还得到知名评论家的好评。并且,不赞同新词的同行强调,新词存在语言语调与曲调声调匹配度不高的问题。其实,这不是最重要的。一首歌是否被社会接受并传诵,关键在于广大受众的认同。从实际情况看,《鼓浪屿之波》的原作还是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并在几代人中原貌留传。从学理上看,歌词原作的抒发角度跟作者谱曲时的境况和身心状态密切相关。词作者作为外乡人来到鼓浪屿,站在五老峰上,很自然地以“人在异乡为异客”为角度来构思歌词内容;五老峰上俯瞰海岛景色,其实又乐于融入当地,乐于以异乡为故乡。夜间听涛起意,便成就了“逆向书写”方式的“正向抒情”。侨胞从香港来到台湾,早已绑定了一根由海东到海西的钢缆;在台湾乡思,又绑定一根由海西到海东的缆绳。这两根钢索如同坚固的纤绳,将台湾和大陆紧紧拉在一起。这使表面优雅的《鼓浪屿之波》具有内在的张力。

香港和台湾分离了70年,《鼓浪屿之波》歌唱了近40年。明天,这首歌在新时代中获得新意义。它将继续唱流血浓于水的温情,让两岸人民企盼团圆的心里话随着波涛一起脉动,沉稳而又有力。

鼓浪屿之波,温情之波。

《光明晚报》(2019年10月10日09版)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